清晨5點,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夢鄉里時,湖北省孝感市首衡城市場已是車水馬龍。在這里,絡繹不絕的采購車是市場流通、交易繁忙的鮮明印證。
孝感首衡城是湖北最大“菜籃子”,既是湖北重點現代農產品商貿流通項目,也是孝感最大的商貿流通項目和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更是首衡集團持續推進“南北雙核”戰略、打造農產品流通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核心節點。
近日,“活力中國調研行”湖北主題采訪團走進孝感,圍繞投資、消費、就業等主題,近距離感觸孝感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創新實踐與成效。
投資拉動:激活產業集群新引擎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走進孝感首衡城二期項目建設現場,50萬噸級智慧冷鏈中心施工進入收尾,沿街商業室內裝修及外立面已經完工。據介紹,該項目預計今年底建成并啟動運營,屆時將極大提升區域生鮮倉儲保鮮能力,成為華中地區最重要的綠色農產品安全保供基地。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首衡城已完成一期57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建成占地1739畝、建筑面積109萬平方米的市場集群。如今,二期項目73億元投資正在加速釋放,規劃占地1663畝,建筑面積超101萬平方米,重點建設智慧冷鏈中心、農產品加工區、AI智算及企業總部、環球精品中心等六大功能區,建設和招商同步推進,為區域投資增長提供堅實支撐。
首衡集團常務副總裁伍彥表示,“孝感首衡城一期項目的巨大成功給了我們持續擴大投資的信心。”數據顯示,孝感首衡城一期項目投資,自2023年11月28日啟動運營,僅一年半時間就集聚全國頭部商戶3000余家,吸引全國頭部農產品銷售企業、大型冷鏈物流企業、食品加工企業等上下游主體入駐,帶動3.7萬人就業,形成持續活躍的投資流和產業集群效應,盡顯市場活力與產業帶動力。
例如,近期落戶首衡城的福昌明貝貝南瓜供應鏈工廠,作為全國第二家、華中地區唯一的貝貝南瓜加工中心,該項目投運將大幅優化南北供應鏈布局,推動貝貝南瓜產業向高效化、品質化方向升級。試運營階段,加工中心日銷量已達5萬斤,彰顯強勁市場認可度。首衡城將加速構建精品農產品加工集群,助力華中地區從農產品流通樞紐向產業價值高地躍升,為農業現代化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記者了解到,首衡城近期日均交易量穩定在1.7萬噸、交易額1.5億元,經營農產品品種達1000余個,已成為湖北第一、華中第二的農產品流通樞紐。
按照農產品批發行業規律,類似體量的新項目通常需要5年~8年的培育期才能成熟運營,首衡城在孝感的成長速度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對此,伍彥表示,“孝感首衡城項目的成功,得益于鄉村振興等一系列國家戰略,更得益于孝感優越的營商環境。”
此外,首衡城的落地,還直接推動了孝南毛陳片區道路、交通、水電等配套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將此前房田交錯、藕塘遍布、草木叢生之地變成樓宇成片、商鋪林立、道路縱橫的產業新城。
就業沃土:編織民生幸福新圖景
“這車西瓜32噸,趁現在還涼快,趕緊卸完,加把勁!”48歲的桂繼清抹了把汗,弓身扎進堆滿西瓜的車廂,后背的工裝早已被汗水浸得發暗。
來首衡城當裝卸工前,他在工地抹灰,工資常被拖欠,直到聽說首衡城能找到穩定工作,才決定試試。“不拖欠工錢,卸完一車算一車,旺季一個月能掙上萬元。”桂繼清說。
像桂繼清這樣的裝卸工,僅首衡城自建的裝卸隊就有近200名,還不包含商戶自己招聘的人員。而這些裝卸工,多數是周邊縣域的農村勞動力,他們按件計酬,少的一月能掙6000元~7000元,熟手摸透了“巧勁”,月收入1萬元以上不在話下,比當地工廠普工的平均工資高出一截。
桂繼清的故事,是首衡城就業保障效應的生動注腳。
“首衡城市場內外用工需求量很大,創業機會也很大。”首衡農副集團副總裁、孝感農副公司總經理王煒說,相對于其他高科技企業來說,首衡城用工的范圍廣,就業門檻低,對年齡、學歷、性別等包容性很強,特別是市場內的分揀、打包、裝卸、搬運、幫廚、環衛等基礎崗位需求量大。
為更好服務靈活就業者,去年9月1日,首衡城零工驛站揭牌運營,這個“一站式”就業服務平臺,集招聘信息發布、技能培訓、勞動維權于一體,成為就業者的“求職港灣”。
“只要肯干肯學,來了就有崗位。”零工驛站負責人萬經理介紹,首衡城市場特意優先吸納農民工、脫貧戶。截至目前,已登記求職者2140名,發布崗位2731個,促成1198人次就業,其中52名就業困難人員成功上崗。
作為華中地區重要的保供樞紐,首衡城靈活用工、按勞取酬的模式,讓干得多的人拿得更多。這些人,既是市場運轉的“齒輪”,也是鄉村振興里“就近就業”的鮮活注腳——他們用肩膀扛起來的,不只是貨物,更是一個個家庭的好日子。
首衡城項目自啟動運營至今,通過項目運營方、入駐商戶、物流公司等招聘直接就業,以及推動餐飲、住宿等第三產業發展的間接就業,帶動就業3.7萬人。
未來,隨著首衡城二期項目預制菜、電商、國際貿易等業務的啟動,預計將帶動近10萬人就業,實現“多元包容、就近就業”的民生效益。
消費磁場:升騰旺盛消費“煙火氣”
走進首衡城展示中心,“四網”融合平臺數字顯示屏上清楚顯示,截至8月24日,市場累計成交貨量1105萬噸、成交金額917.76億元。
亮眼的數據,有力證明了首衡城商貿流通繁榮、消費活力持續釋放的態勢。
在首衡城蔬菜、水果交易區,生鮮蔬菜、時令水果應有盡有,前來采購的大小貨車往來穿梭,訂單成交轉瞬完成,市場交易一派繁忙,旺盛“煙火氣”撲面而來。
“平時每天銷量5000件~6000件,我們準備了豐富的水果品類,可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在信和精品果業檔口,各類時令水果呈現眼前,采購、出貨、裝卸,忙個不停,檔口負責人梅玲邊清理手上的出貨單邊說。
這種繁忙的交易場景、旺盛的消費活力,源于首衡城構建的多層次流通體系。
作為華中地區“價格洼地、品質高地”,首衡城匯聚全國頭部商戶3000余家,以一級批發市場定位,構建“市場+龍頭企業+基地”全產業鏈閉環,通過大宗采購和高效物流降低成本,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帶動物價下降10%~20%。
同時,首衡城依托“買全球、賣全國”的網絡,通過產地直采和海外集采,匯聚了全國30多個省份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為華中地區引入國內外上萬種特色農產品,充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今年6月,首衡城運營一年半時間,便實現累計交易量突破1000萬噸,果蔬單品交易湖北第一。
千萬噸交易量的背后,是首衡城覆蓋蔬菜、水果、凍品、干調、糧油等全品類農產品的流通網絡,服務范圍覆蓋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山西等中部地區,其高效的倉儲、物流及交易體系,正持續強化中部地區農產品“集散中樞”的角色。
主題采訪當日,夜幕降臨,首衡城的燈光依舊璀璨。蔬菜、水果交易區的車輛有序進出,美食街區的食客絡繹不絕,電商直播間的訂單提示音此起彼伏。這座崛起于澴水之濱的商貿新城,用投資拉動的力度、就業保障的溫度、消費升級的熱度,詮釋著“以商興城”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