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4萬億民生補課輸血東部,真的能留住大戶華為嗎?
"深圳東進"戰略剛剛落地兩周多。而早在12年前,深圳明星企業華為就已率先"東進",從南山區搬到龍崗,如今已占龍崗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將近一半。
《深圳市實施東進戰略行動方案(2016-2020年)》(以下簡稱"《東進方案》")在5月7日正式發布,深圳市宣布將投入1.4萬億元改造深圳東邊四區,但很快,一篇名為《別讓華為跑了》的文章在社交網絡刷屏,繼而引發了對深圳房價與產業"空心化"危險的爭論。
多位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的深圳政商界人士均認同一個觀點:房價暴漲之下,深圳的確存在著空間與產業的雙重焦慮。
深圳很早就已經開始感到危機,"東進"也提了多時。參與《東進方案》前期研究的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受政府委托,去年10月開始,研究了大約5個月,給出了研究報告。"
《東進方案》作為一份"空間戰略",試圖通過巨額投入,在醫療、教育、土地空間以及交通等深圳多年來備受詬病或關注的方面彌補短板。"東部這方面欠賬太多,政府現在只是補課而已。"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盡管華為回應"從未有計劃將總部搬離深圳",但人們還是不免揣測,這樣的補課行動,能留住已經成為東莞第一納稅大戶的華為嗎?
空間焦慮與產業焦慮
4月2日,陪了深圳人16年的明斯克號航母被拖走了,從深圳東邊的沙頭角起航,前往浙江舟山。
從它原泊地對面的沙頭角萬達壹海城望過去,海面上空空蕩蕩;而從它的角度望向岸上的萬達壹海城,鹽田區原本寫進規劃的"深圳東部CBD"沒有變成現實,這一片最后成為了住宅區、廣場和商業黃金旺鋪。
東部的產業發展,最近數年一直不能令深圳人滿意(這從房價差距可以看出)。
龍崗區最近的一份針對前兩月經濟分析的報告中,焦慮更加明顯。
報告寫道,"1-2月,華為產值占我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7%以上,并且產值增速將近40%,比全區水平高出將近25個百分點,若剔除華為,我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則下降14.3%。……2012年,基于業務需要,華為在松山湖注冊了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雖然華為核心部門仍在我區,但華為部分業務存在遷走的可能。"
華為等企業向外尋找發展空間,除了業務需要之外,與深圳全市土地和房產價格持續暴漲空間不足以及東部四區的配套落后密切相關。
據悉,華為2015年在東莞松山湖拿地的樓面價僅為2000多元/平方米,而此時,深圳的平均地價已經高達數萬元。
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3月2日表示,深圳空間非常小,中央和省里非常贊同深圳拓展發展空間,包括填海55平方公里,陸地整備50平方公里,相當于5年內再造近2/3個福田區。而在《東進方案》中,明確東部的四區,五年內要更新供應土地10平方公里,整備釋放土地20平方公里以上。
深圳一直覺得自己空間狹小,與北京、上海相比、與廣州等珠三角多數城市相比,又有大量土地屬于歷史問題,不能釋放。3月初釋放出將填海55平方公里的信號之后,深圳又組織召開了"拓展空間保障發展"十大專項行動動員會,強調土地整備、儲備土地清理和城市更新等工作。
在這樣的空間焦慮之下,深圳還面對著保住改革開放龍頭地位所需的高增長目標壓力。
4月12日,《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發布,《綱要》給深圳定下的目標是,2020年深圳GDP將達到2.6萬億元,比2015年的1.75萬億元增加接近1萬億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未來5年內,深圳的年均經濟增速需要不低于8.2%—即保持一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增速。
深圳市政府顯然對"東進"寄予厚望。
海量投入,民生補課
5月6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籌)奠基儀式舉行。
而在規劃中,深圳技術大學(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期工程、深圳國際太空科技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學院(籌)等正加緊推動,還有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與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理工與美國羅格斯大學、深圳技師學院與德國客尼職業技術教育集團等合作辦學正加緊落地。
這些,都在深圳東進的戰略中。
按照《東進方案》深圳將累計投資的1.4萬億元共實施300多個項目,計劃"十三五"期間完成投資5000多億元?!缎袆臃桨浮芬还苍诮煌ńㄔO、產業提升、公共服務、城市發展等4個領域提出了13項重點任務。
《東進方案》中,最顯眼的就是這筆1.4萬億元的總投入。深圳2015年的財政收入為7000多億元,也即深圳在未來五年內,將投入相當于兩年財政收入的資金,對東部輸血。
深圳尤其希望在醫療和教育兩塊短板上大力投入,并把它們放在生態區域占比巨大的東部。
按照規劃,到2020年,東部將新增普通高等學位約4萬個,普通高中學位約7000個。
醫療方面亦有龐大計劃。深圳計劃投資200億元以上,在東部地區新增醫院床位數約1萬張,爭取到2020年東部地區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數達到5.3張。薩米國際醫療中心(深圳)、廣東省口腔醫院深圳分院、平湖醫院、大鵬醫院、吉華醫院、健寧醫院等重大衛生項目將建成;第三人民醫院等5家醫院改擴建項目將完成;中國醫科院深圳質子重離子治療中心等加快規劃建設。"到2020年,引入15個高端醫療團隊,建成3家在全省具有影響力的醫療機構,打造30個優勢明顯、綜合競爭力強的省級以上醫學重點學科。"
在交通方面,東部將新改建10條戰略通道、6條鐵路、14條城市軌道。其中,鹽田區的地鐵8號線。根據規劃,8號線一期(蓮塘-鹽田)要爭取在2020年前開通運營,8號線二期(鹽田-大鵬)力爭在2020年前建成。
深圳下血本希望補齊公共建設和民生短板,但在資金投入之下,困難仍然存在。例如曾經試圖建設"華為科技城"最終失敗的案例,就凸顯了實際中存在的種種復雜情況。
特區外很多地方路都沒通
與已經耀眼發展了30年的深圳西部相比,深圳東部似乎一直相對暗淡。但現在不一樣了,華為、華大基因、比亞迪,以及"深莞惠一體化"概念,讓它獲得了未來數年的新地位。
郭萬達認為,東進戰略是深圳發展進入新階段的結果。"深圳首先發展的是羅湖,然后是南山—這就用掉了改革開放的30年。現在深圳特區外,還有很多地方路不通,醫院都沒有—基礎設施很落后;工業有發展,但是層次比較低,即便有投資也是三來一補,難以成長為大的企業。"
深圳發展了30年之后,"現在需要這么大的空間了,發展的能量也可以支持這些投入了。"郭萬達說。
郭萬達認為,東進戰略是深圳在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并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努力。深圳市政府高財政收入、低負債的財政實力,保證了它有能力進行投入。
《東進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設東部創新產業帶和東部黃金海岸旅游帶,強化坂雪崗科技城等重大產業平臺支撐作用,建設提升若干規?;瘜I化產業園區,形成"兩帶、六平臺、多園區"產業發展新格局;到2020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2-3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以及智能裝備、生命健康、港口物流等4-5個500億元級產業集群,鞏固提升深圳"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地位,并使東部地區成為"中國制造2025"重要的集成創新和產業化基地。
同時,隨著制造業往東莞、惠州兩地發展,在《東進方案》中,還要求"打造深莞惠經濟圈(3+2)綜合服務核心區、深圳東進功能輻射中樞,承擔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現代服務業基礎及市級文體賽事活動中心的功能。
宋丁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深圳的發展重點一直在福田、南山、羅湖等區,只有這次才真正把關注點從西部"分流"一部分到東部。"從規劃來說,東部也擔負著相當大的一部分的產城一體化任務,特別是生態型的加工制造、高新科技,會進行配套,生活服務業也會有較好的發展,也承擔著相當一部分居住的功能。
"東部的戰略,既是產業戰略又不是產業戰略",郭萬達說,東部地區的基礎設施仍然是短板,是需要去補的。比如,交通是東部發展的一個瓶頸,這就需要一個整體的交通方案去打破。
但面對早在2012年就與東莞握手、并且合作得愈發如膠似漆的華為,"東進"的吸引力還足夠大嗎?
"最近幾年來,深圳GDP中金融的占比每年幾乎都增加一個百分點",被稱為"深圳三劍客"的金心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深圳本地專家們討論的結果是,2020年,深圳的第二產業比例可能下降到35%以下,而如果第二產業比重降至35%以下,意味著深圳的產業發展變得不均衡。
"光是一年2000萬元還是5000萬元的補貼,補貼不出下一個華為這樣的本土大公司。"金心異斷言。
TOP
- 原創/
- 推薦
焦點企業
-
最近大火的“區塊鏈”到底是什么?它與比特幣有何區別?
最近區塊鏈比較火。最早我是聽一個朋友提起的,因為我對科技驅動的東西一直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