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靈對話前YC合伙人
中國投資人喜歡的和美國投資人喜歡的有什么差別?
張泉靈:也可以跟我們講一下,在風格上,中國投資人喜歡的和美國投資人喜歡的有什么差別?
郭威:先講區別。美國那邊是非常喜歡合投的,和被大家認可的投資人、大神合作,甚至和一些知名的人合作。國內我感覺一些優質的項目都在被傳統的機構把控著,這是一個區別。還有一個是國內的投資人喜歡直接簽股權的合約,喜歡一兩頁紙的債轉股,我們其實很多投資過程在網上就能完成。反觀國內,好像要更長的線下的調研過程。國內投資人喜歡的一些領域感覺和美國還是有點區別的,從最早的O2O,共享經濟,到現在的VR,一出來就鋪天蓋地的媒體宣傳,各種各樣相關的信息,而在硅谷,我感覺言論或者一些觀點更獨立一點。有說好的,可能也有說不好的,對立的相對平均一點。
YC前合伙人怎么看VR?
張泉靈:我想恰恰是不同的觀點才值得去分享。在國內對VR,我覺得普遍的看法都覺得它會是下一個計算平臺,所以非常看好。從投資的角度,也普遍認同國內會更多看VR的內容,而不是VR的頭盔這樣硬件的設施,因為他們認為這個是大公司的機會。我也聽到過國內一些聲音,認為VR只是中間過渡的產品,可能讓人沉浸在另外一個世界里。聽聽兩位硅谷投資人的想法,你們怎么看待VR?
Garry Tan:我特別喜歡新的計算平臺。現在可能拿著一個手機,就是一個電腦。尺寸一直在變化,以后我們肯定不會再永遠盯著小屏幕看了。現在的困難之處在于,如果只像牛頓那樣說蘋果的話就會膚淺,如果像蘋果手機一樣說蘋果就不一樣。
Alexis Ohanian:我也同意Garry的看法,那些在做基礎技術的人可能能掙到錢,但在內容上我們要學習過去十年的教訓。把內容業務擴大是要花真錢的,因為你要雇人,放在房間里,讓他創造美麗的作品出來,這是內容。內容的擴大不像軟件、平臺那樣,如果有一個平臺可以用任何一個平臺做東西,如果一個女孩子可以在一個平臺上創作一個小電影,在VR虛擬、直播、博客上都可以創造內容,這是有規模性效應的,所以我們要超越短期的想法。
創業者能否被培訓?
張泉靈:剛才也紙條遞過來,問創業者是否能夠被培訓,這個問題對于前YC的合伙人來說是非常好的問題。因為YC是以優質的孵化器而聞名,幫助了很多創業者,從只有一個主意到變成一家偉大的公司,創業者是否能夠被培訓,請兩位給我們介紹一下。
Garry Tan:可以教的,很瘋狂。我們看到有些創始人以前從來沒創過任何產品,沒管過團隊,也沒融過資,什么都不會,10分鐘之后讓我們覺得很驚訝,我們會覺得他們很厲害。可能以前沒有弄過產品,你是工程師、設計師,在這里可以想出某些東西,想出來的東西可能大家都愿意用,而且說服我們,我們就會給他注資。
有一個花了36個月才完成A輪融資,48個月才進入B輪,他們是個QA的平臺,現在的收入非常高了,投24個月,他們在想怎么樣進入市場,怎么樣創造人們想要的東西,怎么樣學習當經理人,這些東西都要學的,而且需要學的很多。
Alexis Ohanian:看到這些創始人不斷發展,真的很有意思。
Garry Tan:我們也看到很多創業公司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呢?他們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問題。比如說不斷地去社交,開各種各樣的聚會等等,但第一,建立軟件產品;第二,吸引用戶,吸引客戶。其它的一些工作可以在其它的時間來做。我們總會看到很多的企業創始人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去參加會議。你去參加會議的時候覺得好像很重要,好像在做一個工作,實際效果并不好。
硅谷投資人如何看待O2O投資前景?
張泉靈:現在有一個看法,我覺得這可能是很多創業企業會問到的。剛才兩位也說到,會有一些比較集中的創業項目,可能在美國相對來說少見,在中國有很多,在中國叫O2O,美國被稱為共享經濟的創業項目。在美國有一些共享經濟的項目應該發展得非常不錯,像Uber、Airbnb,中國最近一年,卻出現了一大批O2O項目倒閉的情況,想問一下硅谷的投資人怎么看投資的前景。
Garry Tan:這些業務都需要非常好的財報技術,有兩點非常重要。第一,單位的經濟性。每一筆交易讓你賺多少錢,或者損失多少錢,在剛開始的時候為了增長,出現負增長沒問題,但是在A輪之后最好能達到正的收益。第二點,有些時候會有固定成本,包括工程師團隊、服務團隊、支持團隊等等,這些成本也需要被交易量所覆蓋,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兩點非常重要的。
TOP
- 原創/
- 推薦
焦點企業
-
報團游澳洲簽證被拒 途牛旅游扣1.99萬團費游客質疑
來源:舜網舜網訊 春節期間報團游澳大利亞,沒想到旅行社代辦簽證被拒,行程泡湯,卻要...